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光大憲政 實現理想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今年十二月廿五日是我國行憲五十八周年紀念日。回顧行憲歷史,我們可以清楚看出,我國之行憲,除了在追求落實人類共有的民主憲政之外,更表徵著我國近百年來特有的歷史考驗和奮鬥意志。 就歷史傳承而言,西元一八四○年中英鴉片戰爭,固然使中國淪為被帝國主義侵略的次殖民地;另一方面,卻也激發仁人志士展開長達百年之久的救國運動。百多年來,先烈先賢奮鬥的終極目標,就是要使中國早日克服落後,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,讓全中國人都能安享幸福自由與有尊嚴的生活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先烈們深切了解,必須先團結國人,凝聚共識,制訂一部國家根本大法。所以早在同盟會時期,革命先烈即已標舉「制訂中華民國憲法,建立民主政體」為國民革命目標。這表示,百年多來的中國現代史,其實就是一部力求實施憲政的奮鬥史。 民國肇建後,雖歷經各種內亂外患,然政府始終堅持制憲行憲理想,從完成五五憲草、舉行政治協商會議、召開制憲國民大會,終在民國卅六年開始實施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憲法。由這個過程可知,中華民國的憲法是經過無數挑戰才成功制訂的,其能有今天的成就,確實值得國人珍惜肯定。 行憲伊始,中共全面叛亂,憲法無法在大陸地區實施,但是政府播遷來臺後,仍一本制憲行憲初衷,在臺灣地區致力於民主憲政建設工作。猶記得,當年先總統 蔣公以國民政府主席身分代表接受憲法時,即鄭重宣示:「領導全國人民,共同一致擁護這一部憲法,實行這一部憲法,使中華民國成為民有、民治、民享的新中國。」正因為有此信念,大陸雖被赤化,臺灣終有今天的自由民主幸福繁榮。 在行憲五十八周年紀念之際,我們要再次指出,即使我國行憲的環境與條件不能和一般民主國家相比,但是因為行憲理念的落實,當前的臺灣,無論言論、講學、出版、著作的自由,或人身、財產安全、參政等各種權利,都已受到憲政的具體保障。對這種憲政成就,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亦曾指出:「我們的憲法對於中國人而言,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三民主義政治理想的法典化,而加以具體實踐。如今在自由復興基地已有卅年成功實施的經驗,具有實證的優越性與可行性,充分證驗適合中國人的生活需要,符合中國人的文化精神,更是給中國人開拓未來希望的唯一道路。」 總之,民主憲政是當代中國人持續追求的政治理想與生活方式,而制憲行憲的成就,亦已證明唯有光大民主憲政,才是國家建設唯一的正道。但望國人同胞都能本此認識,以更積極的作為,擴大臺灣地區行憲成就,早日完成在全中國實施民主憲政的理想。(點閱次數:1225)